新聞中心
導電滑環(huán)在雷達領域的應用
2020/09/27
在軍事雷達,航天,坦克等設備的高端領域中,多有諸如公轉、自轉和多元相對運動的要求。即機械設備360°連續(xù)旋轉體運動的同時,旋轉體上還需要多元話的運動。有運動,就需要能源,如電能源、流體壓力能源等。有時,也必需要控制信號源,如光纖信號、高頻信號等。任何相對連續(xù)旋轉360°的電氣部件之間需要傳輸功能電源、弱電信號、光信號、氣壓、水壓、油壓等不同能源介質(zhì),以確保電器在旋轉運動時還能自由轉動的機電設備,都必須使用旋轉連通裝置-即導電滑環(huán)。
也許比較多人都已經(jīng)知道了,雷達的英文原詞意思實際上就像許多科技術語一樣,是縮寫,字面意思是無線電(RAdio)、偵測(Detection)和距離(AndRange)。雖然現(xiàn)代雷達不僅可以對三維空間內(nèi)的目標進行測距和定位,更可使制導導彈對目標攻擊,但其基本原理還是用發(fā)射電波,并通過物體反射的回波來測得物體距離和方向,也就是以電磁波為媒介偵知物體的存在,所以,談到雷達就不能不先講到電磁波頻譜。從純軍事角度來說,也只有了解電磁波譜,才能夠掌握電子戰(zhàn)的內(nèi)涵。作為對空雷達來講,功率越大,探測距離越遠,而探測低空目標的能力也越低。電磁波有很多物理特性,例如紅外線在絕對零度以上的物質(zhì)都會輻射的特性,響尾蛇導彈就是利用目標輻射出的紅外線迎擊它的獵物。當然,它還有能量輻射性和物理穿透性等等,其中值得我們關注的一條就是電磁波頻率越高,波長越短。在軍事應用領域中,不同頻率的電波有不同特定的用途,而超過10X12Hz頻率的電波則進入光波的領域,光電世界由此開始。
為了突破目前雷達的一些瓶頸,美國率先開發(fā)出相列雷達技術,并在近些年進入全固態(tài)相列的領域。所相控陣就是指相位可以控制的天線陣,這種雷達的特色就是不需轉動,同時能發(fā)射和接收多道波束,集搜索,追蹤,照明,導引甚至敵我識別于一身,不但簡化了部署,且其天線是由成千上萬的發(fā)射/接收(T/R)模組組成,掃描速度極快,是機械轉動雷達的一百萬倍,且可靠度特別高。幾年使用下來,即使有部分T/R模組損壞故障,也不必維修,而仍能維持良好的雷達功能。另外,其隨機發(fā)射和接收不同多波束的方式,使其具有目前所有雷達技術中最好的電子反對抗能力,而成為未來新一代雷達的主流。目前,美國海軍已經(jīng)部署了艦載“宙斯盾”(Aegis)艦隊防御系統(tǒng),其使用的四面AN/SPY-1相控陣天線叫人印象深刻。每面雷達控制90度象限空域,可同時進行搜索,偵測及追蹤,由于天線本身無需轉動,故雷達天線中的每個T/R以單一雷達波束可打平至水平85公里外,對空則是以半徑325公里持續(xù)搜索,一旦雷達發(fā)現(xiàn)目標,立即在1秒內(nèi)對目標發(fā)射十數(shù)道筆狀窄波,為AN-SPG-62照明雷達提供目標的速度,距離,高度,方向等戰(zhàn)斗諸元以便接戰(zhàn)。艦載主要防空武器,標準-2(SM-2)面空導彈在AN/SPY-1的制導下,僅在命中目標數(shù)秒前才交給照明雷達,所以,艦上的4座AN-SPG-62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(nèi)多次接戰(zhàn),也就賦予了“宙斯盾”應付飽和攻擊的能力。在預防反輻射導彈攻擊方面,美軍“宙斯盾”巡洋艦AN/SPY-1A的電波可以半秒內(nèi)在空中消失,不過,再啟動雷達系統(tǒng),有10余秒的延遲更新全部戰(zhàn)術資料,重新掃描記憶體中的威脅源。它另一個絕活兒就是可以集中偵搜威脅可能出現(xiàn)的象限而保持其它面雷達的無線電靜默。攻擊“宙斯盾”的方法其實從冷戰(zhàn)結束前就已經(jīng)是公開的秘密了,方法簡言之就是在美艦的附近引爆電磁脈沖彈頭,使其艦上電子設備瞬間過載,喪失完整戰(zhàn)斗能力,接下來,就和攻擊一般敵艦相同了,飽以一陣反艦導彈齊射。歐洲各國雖然缺乏技術儲備開發(fā)類似AEGIS的大型艦載相控陣雷達,但是,一批例如“SMRT-L”D波段PAR,“APAR”中,小型相控陣雷達也接踵而至,預計將在下世紀初服役。中國在艦載大型相控陣雷達方面在近期也將有突破性進展,大家拭目以待。